【第五波疫情】學者指政府推動疫苗接種應剛柔並濟 要制定適宜抗疫政策同時加強解說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2/05/28 12:49

分享:

分享:

(資料圖片)

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甄秋慧今日(28日)表示,市民接種疫苗的意願與疫情嚴峻程度及防疫政策有關,政府推動疫苗接種時「剛柔並濟」可見成效。

甄秋慧在電台接種中表示,在疫情第四和第五波期間,她與團隊以電話訪問形式,邀請超過1200名市民進行三個階段的追蹤調查,了解他們對遵從防疫措施、疫苗接種意願及實際疫苗接種率等情況。在第四波疫情初期,近6成受訪者對於接種疫苗抱有猶豫或抗拒的態度,但其他防疫措施,大部分受訪者都表示願意遵從,其中近9成半受訪者表示會在公眾地方配戴口罩。

到去年6月至7月,政府已開展疫苗接種計劃3個多月,團隊再跟進其中約1000位受訪者,發現當時受訪者有4分1人已打1針,當中半數因工作需要而打針。而到去年底至第五波疫情,受訪者的接種率已上升至80%,主要原因是爆發高峰期,大家都希望以疫苗保護自己。

甄秋慧認為,市民的接種意願與疫情嚴峻程度及防疫政策亦都有關,例如第二階段訪問正值第四波疫情放緩,受訪者的接種疫苗意願稍為下跌,但去到第五波疫情出現Omicron,及政府推「疫苗通行證」計劃,接種疫苗的意願及接種率均有所上升;這代表要推動疫苗接種,「剛柔並濟」是有用的。

她解釋,「剛」是指制定和執行適宜的抗疫政策,例如要滿足個別行業工作崗位的需要,這對接種疫苗是一個誘因。「柔」,就是要加強宣傳及解說工作,大家愈是理解接種疫苗的益處及迫切性,愈能減低對接種疫苗的疑慮。

至於長者接種率低,甄秋慧表示,很多長者在疫情期間情緒備受困擾,加上對疫苗的認知不足,而社會文化及朋輩影響都會令他們對於接種疫苗卻步;很多長者決定一些事情時都傾向相信身邊人的意見,因此要鼓勵長者接種疫苗,除了要提供接種疫苗的誘因外,更應投放資源,去減低他們於認知、社交和文化上對接種疫苗的阻礙。

【TOPick診症室】「媽媽手」可致活動受阻 骨科醫生教3招自測徵狀

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 一文看清最新商場商戶優惠:https://bit.ly/3xdMkJc
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黃小冰